现在让我们为这场无与伦比的传奇宝石产地探险,拉开帷幕吧!
      8.62克拉枕形鸽血红红宝石 产地:缅甸 日内瓦佳士得 2009年2月15日 成交价:42.5万美金/克拉 顶级品质的缅甸红宝石被作为全球红宝石的评价标准 照片:佳士得    缅甸 MYANMAR   缅甸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人口。该国与中国、印度、泰国、老挝和孟加拉国接壤,并和安达曼海、孟加拉湾的海湾相接。总人口约为6000万,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政府承认的135个民族中,缅甸族是全国最主要的族群。      抹谷地区与掸邦相邻(掸族人在大约1500年前,居于抹谷)。如今,除了缅甸族和掸族,该地区还居住着多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比如僳僳族和尼泊尔裔廓尔喀人。
      参加宝石早市的僳僳族妇女 照片:Andrew Lucas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抹谷了。虽然关注的重点是宝石,但是我们在这个国家途径游览的一些令人惊叹不已的文化景点还是值得一提的:比如位于仰光Singuttara山顶的大金塔。塔身表面镀了一层金,让人颇为震撼。
       仰光大金塔 塔身上部区域镶嵌成千上万颗宝石 塔顶镶嵌有一颗重约76克拉的钻石 照片:Andrew Lucas      蒲甘Bagan是全世界最能够发人深省的地方之一。在伊洛瓦底Irrawaddy江沿岸,这里坐落着全世界最大、最密集的佛寺、佛塔及其他遗址。公园10世纪至13世纪,蒲甘蓬勃发展起来,而后这一地区曾一度拥有13000座寺庙和佛塔。如今,虽饱受风化和侵蚀,保存完好的多座寺庙和佛塔依然光彩照人。      从曼德勒Mandalay乘船到蒲甘是最佳的途径。虽然仍需要大半天时间,但人们能欣赏沿岸寺庙的壮丽景色,还可以看到游牧人、渔民和专门制陶的村庄。另外,蒲甘地区还有很多手工作坊,你可以看到手艺精湛的师傅制作各类漆器。 我们旅程的第一站是曼德勒,即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上缅甸的经济中心、缅甸的最后一个皇家首都。这里也是繁华的翡翠市场集散地,厂商销售翡翠原石,并打磨后销售成品翡翠及镶嵌有翡翠的首饰。当地经销商、国外经销商和游客云集于熙熙攘攘的市场街道,餐厅则忙着为客人们、翡翠工厂供应美食。这里喧闹嘈杂,人们在此吃饭、交易、敲敲打打。
      曼德勒的翡翠市场非常繁忙 照片:Andrew Lucas 抹谷 MOGOK   在导游的陪同下,我们搭车从曼德勒前往抹谷。人们叫他乔丹Jordan,灵感来自于他出众的身高,尤其对于缅甸人而言,所以人们将他比作迈克尔·乔丹。
      Fai Dee Red Magic 红宝石及钻石项链 红宝石产地:缅甸抹谷、缅甸孟素 红宝石未经任何处理 照片:Fai Dee      因为多修筑了两条通往抹谷的道路,现在去那里更为容易。第一条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曼德勒到抹谷约需6小时。另一条于2013年底完工,可以抄近道使路程缩短2-3小时。      抹谷位于曼德勒东北方约200公里,隶属于曼德勒的坷区Kathe,通常被称为“上缅甸”。鼎鼎大名的抹谷矿区Mogok Stone Tract,实际上由几个山谷、城镇构成。主要的宝石产地是抹谷和坚宾,但Bernardym、Ghaung Gyi、Kyauk Pya That村庄周围的山谷、Kabaing和Kin山谷内均找到了宝石。抹谷居民约为30万,坚宾为25万。         除了红宝石外,居民还开采蓝宝石和尖晶石,并量产其他宝石,包括磷灰石、方柱石、月光石、锆石、石榴石、堇青石和紫水晶。抹谷还出产非常罕见的宝石,比如铝硼锆钙石、黑铝钙石和硅硼钾钠石,此类宝石只有抹谷及其他个别宝石产地才能找到。我们还参观了Oo Saung Taung山的青金石矿区。而橄榄石开采与Bernardmyo地区的Pyaung Gaung,即Phot从矿工处购买样品的地方。
      「欢迎莅临红宝石之地」 标语说明了一切 照片:Andrew Lucas   
      
抹谷宝塔 最著名的地标建筑 照片:Andrew Lucas   
      高山和宝塔的倒影 照片:Andrew Lucas   
      抹谷山谷的水上迷雾 照片:Andrew Lucas   
      日落时分燃起灯火的抹谷宝塔 照片:Andrew Lucas   
      寺庙祈福 照片:Andrew Lucas   
      抹谷附近的丛林 照片:Andrew Lucas    抹谷的历史 MOGOK HISTORY   1915年,G.F. Kunz报道了一起关于红宝石起源的传说。大约2000年前,一条龙生下三个蛋。第一颗蛋孵出异教徒之王,第二颗孵出了中国的皇帝,第三颗孵出的就是红宝石。      公园6世纪掸缅王朝期间,就有人将缅甸与红宝石联系起来。1597年,缅甸国王从掸族人手中接管缅甸所有的红宝石矿山。所有达到一定尺寸和重量的红宝石都必须进献给国王。据说,有人将较大的宝石打碎,这样就可以将宝石出售而不用上交。这些故事在《多南纪山》中有所描述。      在该著书中,一个叫Nga Mauk的矿工发现了一颗神奇的红宝石。他并未将整块宝石进贡,而是将其一分为二,上交其中一半,也因此获得了丰厚回报,而另一半则出售给一位中国商人。后来,一位中国王子为请求国王庇护,将中国商人那里得到的那半红宝石献给缅甸国王。缅甸国王觉得它很眼熟,将这件礼物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可以完美拼合在一起,于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国王下令将矿工及其家人活活烧死。矿工的妻子,多南纪山,当时正在山上砍柴,亲眼目睹了一切。她因过度伤心而死,死后也如同那块红宝石一样一分为二。
       多南纪山雕像 再现传说中她看到家人受处刑时的景象 照片:Andrew Lucas      这个矿工挖掘到的红宝石的故事并未结束。19世纪70年代敏东王统治时期,法国和英国在亚洲建立殖民帝国。一名法国代表拜访缅甸国王,询问法国公司在抹谷开矿所需德尔费用。缅甸国王拿出Nag Mauk红宝石给法国人看,并让他估价。法国人从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漂亮的宝石,说为这样一块宝石估价是不可能的。国王回答:“如果你不能估计这块宝石的价值,你怎么能指望我为产出这种宝石的矿山估价呢?”法国人哑口无言,蓦然离去。后来,英国知道法国对抹谷的兴趣,害怕法国接管该区,玉石控制了前往中国的要道。在由伦敦宝石商组成的财团的支持下,他们策划并入侵缅甸,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控制抹谷当地的红宝石矿山。
      宝石镶嵌的画作 1870年敏东王向法国人展示红宝石 照片:Vincent Pardieu      1886年,英国人成功控制了上缅甸地区。1899年,他们建立了缅甸红宝石矿业有限公司。由于人们对公司股票有极大兴趣,该公司获得了一系列的租约,在一战前都处于盈利状态。英国人引进了高压水炮、洗矿设备和其他机械化开采方式,将抹谷小镇真正转变为了矿区。公司将缅甸红宝石推向欧洲和世界各地,但同时也面临着包括洪水、盗窃等多方面的挑战。此外,合成红宝石的出现也引起了市场上的恐慌,造成红宝石的价格一度直线下降。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公司于1931年放弃了抹谷矿区。      20世纪50年代,法国作家、旅行家JosephKessel参观了矿山,并以此为灵感写就了小说《抹谷:红宝石山谷》一书。这促使公众,尤其是法国人将抹谷作为世界最高品质红宝石的矿区。英国人退出后,当地的采矿业又恢复到以前的小规模作业方式。虽然不及之前的生产能力,但这种做法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1969年,政府将矿区国有化后,走私变得越发猖獗
       抹谷采矿作业包括私人和合资企业 照片:Andrew Lucas    地质 THE GEOLOGY   抹谷矿区的地形就是一个真实的地质奇观,这是世界上最为有趣、最多样化的宝石出产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因风化作用变黑的大理石尖塔。整个宝石矿区中随处可见这种大理石,大小千差万别。去除黑色的风化表面后,白色的大理石就显露出来。其中最大的当属Kyauk-Pyat-That寺庙下的石头。这些寺庙建筑坐落在喀斯特地形的岩石之上,就像从电影《阿凡达》里搬出来的景色
      Kyauk Pyat That大理石尖峰 照片:Andrew Lucas   
      白色大理石尾矿 照片:Andrew Lucas   
      Kyauk Pyat That寺庙 从地质学和视觉角度看 作者去过的地方中没有一处像这里那么有趣 照片:Andrew Lucas      风化过程对抹谷矿区形成也发挥了作用。大理石是多数红宝石和尖晶石形成的重要祖恒部分,也是它们的载体。因此宝石与大理石一同被风化搬运,然后沉积在砂砾中。我们也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类似额喀斯特地貌,比如越南Luc Yen的红宝石产区,但它们大都被丛林覆盖,与哲理无法相提并论。      红宝石和尖晶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相撞的巨大力量造就了喜马拉雅山,同时也使得一些宝石得以形成,包括红宝石、蓝宝石和尖晶石。
      红宝石及钻石项链 香港苏富比 2014年4月7日 照片:Fai Dee      矿石的实际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但简单来说,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分布的大理石矿床中一般都能发现红宝石,它起源于数百万年前地球最早生命形态的一些残骸。另一方面,蓝宝石与火成岩侵入有关,它是岩浆侵入与变质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也有交代作用)。      这些地质情况说明了宝石形成的复杂性和各种条件。优质红宝石的形成取决于冷却的速率、时间及晶体生长空间等多个条件。具备所有条件的情况相当少见,因而优质的大克拉数红宝石相当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