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陈子奋《寿山石小志》·芙蓉石篇
发表时间:2019-01-21 19:39:35
作者:
所属板块:寿山石
文/蓝风
图/福建东南拍卖 中国嘉德拍卖
芙蓉石
芙蓉石在今日是一个统称,凡出产于月洋矿系的石头均被叫做芙蓉石。但从前并不是这样,在《寿山石小志》中有明确的表述,将军洞、上洞所产,可称芙蓉,其余各有称呼。
《小志》记:“芙蓉,产月洋乡之芙蓉山,以色白质腻如玉者为上。将军洞所出者特佳。白名白芙蓉,又称白寿山。其莹如白玉,腻若凝脂者,曰猪油白,羊脂玉;纤嫩而带淡绿意极似藕尖者,曰藕尖白,均为上品。芙蓉质极温润,虽不甚透明,然娴雅可珍,初不在于透明也……芙蓉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古人重其雅洁,拟以羊脂。清乾隆间,洞陷于水,遂以绝产,今日所见,皆百余年前旧事物也。”
将军洞外,可称芙蓉者,还有上洞。《小志》记:“上洞之质次于芙蓉,而高出半山,盖亦月洋山所出也。白、黄、红俱备,亦有红痕黄块,较少瓦砾、黑丁。”
关于芙蓉石的各种颜色,《小志》中亦有详细描述:“黄芙蓉有淡黄及朱黄,通灵明媚处,大有“桔柚玲珑映夕阳”之韵致,惟极为罕见。”
“红芙蓉则红块片片,浓若牡丹,娇艳夺目,琉璃满地,玛瑙堆盘,不能过之。尚有醉芙蓉者,亦形容其石之美。”
将军洞、上洞之外,所产同系石种如半山、半粗等,《小志》中亦有详述。
“半山,多产芙蓉洞外半山处,故名半山,石温润同芙蓉而质稍亚。然其佳者,直谓之芙蓉亦可。亦有猪油白、藕尖白、灰白之分。”而半粗则非矿洞之名,而是“石工剔之半山之粗者以别与半山,中多灰、红、紫相杂之瓦砾小块。”这基本上就可以脱离收藏范畴了。
芙蓉矿系中,还有一种名为“绿箬通”。《小志》记:“绿箬通产芙蓉洞左,色微蓝而带青绿,嫩者通灵可玩。”今日所见,青绿色而不辨坑口者,亦称为“芙蓉青”,淡雅温润,颇可珍玩。
芙蓉系石亦有独石,即《小志》中所谓“溪蛋”,也叫“溪卵黄”。《小志》记:“溪蛋为溪石随流冲荡,形成椭圆如卵,肤黄内白,性坚如水黄,佳者似田黄,俗呼溪蛋田。又有一种,相传石工采芙石,掷其屑于溪,长期为水冲激,遂成溪蛋。此种多质嫩,外呈黄绿色,似竹头窠而黄,红痕粉白块俱在,犹不变其为芙蓉也。”
值得一提的是,《小志》中特别强调了芙蓉系石不宜浸油的观点:“凡芙蓉之石,自芙蓉至绿箬通,皆不宜浸油,因油质过量,易成黝暗,反损神采。故藏石家得此类旧石,辄再为磨砺,以显本色。”而今人采月洋系石之松燥者,浸油掩其本性,殊为可恶。而旁人不知,误以为芙蓉皆需浸油,而以油覆其佳者,就真正是暴殄天物了。
更多芙蓉石精品欣赏:
转自寿山石文化网
相关热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