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态势——简说古兽钮的形制与审美
发表时间:2019-01-20 15:22:39
作者:
所属板块:寿山石
“印之有纽,犹器之有盖,碑之有额,浮屠之有尖,亭榭楼台屋宇之有顶脊鸱甍也,制虽不同,其所以装整修饰而适于用则一。”这是篆刻家邓散木先生对于印钮的评价,他认为,印钮在印章中主要起到“装整修饰”的作用。其实在通常情况下,印钮还有系绳佩带和便于抓握的作用。
早先的印章的印钮除了简单的台钮和坛钮之外,通常以动物为题材。在《汉旧仪》中就详细记载了从诸侯王到列侯再到不同品阶的官员所佩之印的印钮题材,其中列 侯、丞相、太尉、前后左右将军等所佩之印均为龟钮。汉印的印钮之所以以龟钮居多,大约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有关。《拾遗记》中记载:“禹治水……玄龟负青泥于 后,龟颔下有印,文皆古文,作‘九州山水’之字。禹所穿凿之处,皆使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大禹以青泥封住穿凿的地方,又用玄龟印封住。印章在古 代很大的作用之一就是加盖在封泥上作为封缄的证明,以确保奏报信件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加上流传颇广的玄龟传说,因此后世作印钮时,才大多使用了龟钮。秦汉 印章多为铸造,在龟钮的装饰上尤为考究:“龟目嵌二小珠,龟背杂饰珊瑚宝石,华美中饶有古趣。”另外,应劭《汉官仪》还认为龟有蛰藏的习性,龟钮表示朝臣 “功成而退”的意思。当然,这里说的是中原朝廷的情况,而在“蛮夷”中,印钮更多的是以骆驼为题材。董洵的《多野斋印说》中就提到:“汉、魏、晋蛮夷诸 印,皆用驼钮,亦曾见有他钮者。”之后随着私印的增多以及印材的丰富,印钮的题材也越来越多,从盘螭钮、天禄钮、辟邪钮、虎钮、鱼钮等动物钮,再到人物 钮、山水钮……不一而足,但最为古朴也最为常见的仍是寓意吉祥的古兽钮,在寿山印钮的雕刻上,也以古兽钮最为普遍。
古人非常讲究印钮形制,在清代陈澧的《摹印述》中提到,古铜印的兽钮或者是正面或者是向左看,没有向右看的,印钮穿绳的线眼必定是横贯的。兽首之所以左顾, 是因为古以左为尊,故“左”可表尊崇之意。《搜神记》中更是记载了孔愉买龟放生,“龟中流左顾者数过”,龟在河流中心向左看了孔愉数次才离开,后来孔愉封 侯,所用印章的印钮便是左顾龟钮,此时龟钮左顾又有了感恩之义。除了兽首朝哪个方向很有讲究之外,兽尾也同样有一定的形制。清代汪维堂的《摹印秘论》中说 到石雕印章的兽钮尾部一定是在身体的旁边,覆斗钮、瓦钮、鼻钮的线眼在两旁,与《摹印述》的说法颇为一致,可见石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承袭了铸印的形制。如 今的印章更多的是观赏与把玩之用,缺少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因此兽钮形制也变得较为随意,不仅有朝左和正面的兽首,朝右甚至是仰头与俯视的造型也十分常 见,尾部亦有扬起的姿态。
不过在印钮的古兽神情态度上,无论古今,收藏者们的要求都丝毫不减。与山水、博古、人物钮不同,古兽钮更讲究“态势”。所谓“有威可畏之谓势,有仪可象之谓 态。”古兽神情需威严而不猖狂、姿态需端庄而不做作,才会有雄踞雅健的“态势”。在古兽外形的塑造上,讲究肌肉停匀,有肉有骨,缺一不可。若是只有骨而无肉,古兽难免形销骨立,显得单薄;只有肉而无骨,则显得臃肿俗气了。(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图/福建海峡文交所 文/权舆)
相关热词:
评论列表